10月13日晚,惠州市十一小学林贝老师开展了一场以“沉浸式体验+方法论讲解”为核心的小学感恩主题心理课分享活动,系统呈现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全过程,为学生未来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扎实的参考。
活动伊始,林老师邀请在场学生模拟五年级课堂,完整体验了一节感恩心理课。课堂以轻松有趣的组队游戏开场,引导学生关注性格差异,该环节也可迁移至人际交往类课程。随后,四位男生受邀上台模仿视频动作,进一步点燃课堂氛围。林老师继而以“腊八节喝腊八粥”的习俗为引,延伸至春节、元宵等传统节日中的感恩内涵,点明“感恩是内心宝藏”的主题。在实践环节,她引导学生体验“478呼吸法”,绘制“我—家—学校—社区—世界”五层感恩圈,并填写各层面的感恩对象——从父母到保安、科学家等,多位学生主动分享了自己的作品。林老师还借助国外大学实验与人类进化基因知识,阐释感恩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。课堂尾声,学生向身边同学表达感谢,亲身体验感恩传递的温暖与意义。
模拟课堂结束后,林老师进一步拆解了小学心理课的设计逻辑与实用技巧。课程设计遵循“主题选择—理念确定—框架构思—素材填充—磨课优化”五步流程:主题需贴近生活、契合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》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并聚焦细节;理念需有心理学理论支撑,如本次课程运用“团体动力学理论”,并建议参考10–20篇知网权威文献;框架应围绕认知、行为、情感目标,设置“暖身—转化—工作—结束”四阶段;素材可从小红书等平台获取并优化,再经多轮授课打磨完善。在实操层面,林老师建议可借助AI工具辅助生成教案,但需注意修正逻辑,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比赛,注重实践,避免“纸上谈兵”。
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,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。大家不仅沉浸式体验了小学心理课堂的真实样貌,掌握了系统的课程设计方法,也对未来教学实践增强了信心,为即将到来的见习与从教之路奠定了扎实基础。
(文/图:黄彬怡/金艳 审稿:钟小川)
审核:谢桂新 发布:张 玲